首页》媒体聚焦
版权金融那些新事儿
2015年03月17日    [ ]

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在业界是较有辨识度的一家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其核心产业链依托就是版权,在解决版权确权难、评估难、变现难的前提下,通过互联网交易的版权集约化运营方向,打造版权从认证、评估到交易、变现及融资推动产业发展的全产业链运营平台。

在版权云、版权印、版权银行等技术、机制力量的确保下,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近年来在版权变现及金融化升级上频频加码,身影活跃。

艺术品版权接触金融

“艺术家公盘”是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即将推出的一个艺术品交易及价值投资平台。据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执行董事、昆明元盛文化产权交易所(“艺术家公盘”的另一合作机构)CEO罗嘉元介绍,这是一个新的交易生态圈,里面包括艺术家、投资收藏会员、经纪机构、投资机构、艺术品服务机构等链条要素。

其中,艺术家资源是“艺术家公盘”这一生态链的资源供给方,是基础,也是关键。罗嘉元强调,中国现在还有很多好的艺术家作品价位明显被低估,交易所的核心工作就是挖掘价值、体现价值、分享价值。在此基础上,合作机构是“艺术家公盘”的经营者和服务者,包括为艺术家和投资收藏会员服务的“经纪机构”和“专营机构”,分别承担艺术家保荐和专业服务、投资服务、艺术品鉴证备案、投资人会员服务、市场增值推广等专业职能。

同时,艺术家公盘不是一个狭义的艺术品交易平台,而是一个有“一主三辅”层次、资源整合型的市场体系,4种电子交易方式,包括画廊、拍卖行等在内的传统市场渠道、金融产品渠道、互联网渠道都将整合在内,努力构建一个专业资源整合型的市场新生态。

“千和汇”即是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为其艺术品版权交易配套的一个互联网金融平台。由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联合千和集团发起的文化众筹平台“千和汇”已于近期上线。千和汇的口号是“为文化精品众筹”。以千和汇为基础,专注于文化金融领域的P2P平台千和投也将随之推出。

据平台发起方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董事长殷秩松介绍,千和汇众筹平台将以文化消费品为特色,为用户提供中高端文化消费品的众筹业务。千和汇的另一发起方千和集团是业内较具代表性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业务范围涵盖财富管理、股权投资、私募基金管理、融资担保等领域。

《战马》消费权的金融功能

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引进并出品制作的舞台剧《战马》中文版,9月至11月,将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首演50场并前往亚洲主要城市巡演。自2007年在英国国家剧院首演至今,《战马》在全球演出超过3000场,观众总数超500万人次,已成为英国当代的一部舞台经典。中文版也是《战马》继英语、德语、荷兰语后的第四种语言版本。

那么,《战马》推出消费券并搭载百发有戏频道进行销售又是什么节奏呢?据该平台负责人、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副总王海燕介绍,百度“百发有戏”作为跟阿里巴巴“娱乐宝”并列的互联网文化理财产品,理念是用贷款补偿机制吸引更多投资人、消费者,参与到一些文化娱乐项目中。对于消费者和投资者而言,参与这些项目可以获得观演权等实物奖励以及投资回报。“我们推的《战马》消费券,除了可以自行消费,这些认购的消费权还可以在交易所平台上进行转让等。这是我们针对一些有稀缺性、价值性文化项目推出的功能。”王海燕表示,有一定场次限制、较为稀缺、较有品质的高端消费内容如单场演唱会等,以后都适用于这个功能。

据殷秩松介绍,上述可称为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在“触网”、“触金”大环境下的新动作,而在版权核心产业下,他们也已经常态性地配套了版权基金、版权贷款等投融资服务,主要通过平台合作方北京国华文创担保公司进行操作。

那么这两个渠道的版权金融规模如何呢?殷秩松表示,他们在基金、贷款这两项上的额度目前还不到100亿元,也许这个额度是无法跟银行相比的,但他们服务的都是货真价实的文化项目,而且符合他们对主流投融资渠道进行拾遗补缺的定位。“大公司、热门的版权如影视、旅游等,都有自己的交易和投融资渠道,我们这里的服务对象也不是他们。”

版权的互联网爆发一定会来临

在集约化管理运营的“版权云”理念下,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的上线版权均配置了“版权印”,相当于版权的身份标识,包含了版权方信息及交易通道信息。同时,他们联合了各细分领域龙头机构,打造了一个版权银行集群,而其上线的版权平台也已经包括影视文学剧本、图片、海外视频、品牌形象授权(将上线)。那么,具体运营成果如何呢?

“我们近期比较成功的是,2014年底联合作家出版社做的交易会,几十个剧本成交额达1.8亿元。”殷秩松表示,在大方向上,他们一直在给自己及行业涨信心,即版权产业通过互联网交易的规模和效率一定会进入爆发期。但目前他们确实没达到,比起市场的广泛需求尤其那些嗷嗷待哺的版权人来说,他们的业绩和覆盖面还是九牛一毛。

“很多发展中国家面临同样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不是人们想盗版,而是根本不知道从哪儿拿到正版。”殷秩松说,“版权印”就是正版的识别机制。当然,他们也不是通过逐一的人工劳动去识别,而是基于一些合作的文化机构的“输送”,反盗版最终还是要靠社会的信用支撑。应当呼吁互联网大佬们行动起来,光他们自己正版化还不够,应该共建正版化生态。

作者:郑洁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布时间:2015年3月14


2005-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 版权所有